? 據說很早以前,有位老和尚身患重病,服藥無效,忽有一老翁來訪,謂“春分時節采得蒙山玉葉,用山泉煎服,可治宿疾”。老和尚信其言,如法采制仙茶,服后果然病情漸愈,久服更覺神清體健,精力更旺,于是就在蒙山頂上筑起石屋,找了一位老漢專門培育和采制茶葉。老漢早年亡妻,只有一個女兒,兩人相依為命,因女兒出落得

據說很早以前,有位老和尚身患重病,服藥無效,忽有一老翁來訪,謂“春分時節采得蒙山玉葉,用山泉煎服,可治宿疾”。老和尚信其言,如法采制仙茶,服后果然病情漸愈,久服更覺神清體健,精力更旺,于是就在蒙山頂上筑起石屋,找了一位老漢專門培育和采制茶葉。老漢早年亡妻,只有一個女兒,兩人相依為命,因女兒出落得和“玉葉”那樣受人喜愛,因而取名玉葉。玉葉長得秀眉大眼,聰明伶俐,年方十六,尚末許親。
一天老漢要玉葉下山購物,不料在半山腰碰到幾個惡少,攔住去路,百般調戲污辱,玉葉急中生智,放開嗓子大喊救命。悲凄的喊聲驚動了正在砍柴的青年王虎。王虎長得虎背熊腰,憨厚老實。聽到喊救聲,急忙奔去,但見惡少在光天化日之下調戲一個少女,氣憤極了,順手拾起一棍木棍,大喝一聲,直沖過去,那些紈绔子弟哪是王虎的對手,有的被打得抱頭討饒,有的邊罵邊溜,玉葉得救了。
她看了看虎子說:“感謝壯士救命之恩!”說罷跪在地上連連叩了三個響頭。這可把虎子急壞了,忙扶起姑娘說:“這蒙頂甘露是我應該做的,快別這樣。時間不早,姑娘快趕路去吧!”玉葉再次道謝拜別了虎子,轉身向山上走去,走不多遠又依依不舍地回過頭來看看虎子,誰知虎子也正在望著她,四目相視,情意綿綿,自此虎子忘不了姑娘,老在山間徘徊。玉葉也喜歡有事沒事去山上走走,希望能再次遇到這位青年。當她探聽到這位青年是住在山腳下的孝子時,思念之情更加殷切。再說王虎家貧如洗,靠砍柴為生,家有老母,雙眼紅腫,視力很差,連做些針線活也不能夠,全靠兒子養活她。王虎不僅對娘孝順,對鄰里溫和,就是對一般小動物也很愛護,所以人們都稱他為孝子。一天,王虎聽說蒙山頂上的“玉葉”可治眼疾,就決心上山采集。他安排好了母親生活,對娘說:“娘,我要上山去采藥,一定要把您眼病治好,您就在家靜候佳音吧!”說罷帶上干糧就上路了。蒙山有五峰,他翻過一個山峰又一個山峰,累了就在大樹下躺一下,渴了就喝點山泉水。
一天他正在泉邊喝水,想想走了那么多路還找不到,“玉葉”究竟長在哪里,心甚煩惱,忽聽一陣悠揚的歌聲由遠而近傳來,覺得奇怪,就爬到樹上向四面瞭望,只見一個少女正唱著歌向這邊走來,看樣子似乎面熟。再一看,好像是過去搭救的那位姑娘,于是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:“喂,您是住在山里的人嗎?”姑娘聽到有人問話,就朝這邊跑來。姑娘越跑越近,虎子也就越看越清楚,果真是她!像觸了電似的,不覺心慌意亂,臉上發燒。他迅速地從樹上跳下來,姑娘一見喜出望外,大叫:“是您呀!太好了!上次您救了我,還沒有請教您尊姓大名哩?”接著又問虎子家住哪里,家里還有什么人,為什么到山頂來等等?;⒆尤鐚嵪喔?,姑娘聽了哈哈大笑,“您算找對羅!我叫玉葉姑娘,玉葉就是我管的,我還會看病哩。您回去吧,過幾天我親自來給您老母看病。”虎子感激地回到了家。不幾日,玉葉果然帶了包珍藏的“玉葉仙茶”來到了虎子家,看了大媽的眼睛,用茶湯洗了洗,并囑大媽天天煎服,服后茶渣搗爛敷于眼皮上。說奇也奇,不到十日,虎子媽的眼睛紅腫消了,視力也增強了。大媽很感激玉葉,同時也非常喜歡玉葉。不久玉葉和虎子有情人終成眷屬。玉葉為了給更多的人治病,就在山腳下擺了個攤子,同時采集些茶籽播于周圍,擴大仙茶的種植面積。從此仙茶能治眼疾,能提神健身,有返老還童功效的消息不脛而走,遠近聞名,人們稱它為“圣揚花”、“吉祥蕊”。
以后獻媚者采制奉獻官府,地方官府又視作進階寶物,進貢皇上,自唐朝以始,蒙山茶就列為“貢茶”沿襲至清,年年歲歲采制貢茶,極為神秘。每逢初春發芽,縣官即擇好吉日,穿上朝服,率領僚屬并各寺院和尚,敲鑼打鼓,上山朝拜“仙茶”。待燒香禮拜之后,開始采摘茶芽,規定先采三百六十葉,交制茶僧負責炒制。炒制時寺僧要一邊盤坐誦經,一邊在釜中翻炒,然后用炭火焙干,貯入兩個銀盒中,快馬送京,以供皇帝祭祀天地祖宗之用。凡上清峰茶樹上采摘的仙茶,稱“正貢”,其他山峰上采下的芽葉統稱“凡種”。
仙茶采后即采“凡種”嫩芽,制成二十斤,裝十八錫罐,陪貢入京,稱為“陪茶”專供帝王享受。據《名山縣志》載:蒙山貢茶園,全由山上寺僧掌管,分工精細,各司其職,負責到底。山上還專門筑有“石屋”,供采制貢茶之用,今蒙山上仍有“貢茶石院”的遺跡。一千多年來,蒙山名茶一直成為帝王將相的專利品,廣大勞動人民有采制之義務,而無享受之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