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桐城小花,安徽省桐城市特產,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。
桐城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四季分明。全市年平均氣溫16℃,山區年均氣溫14.5℃,適宜種植花茶。桐城小花成品茶外形舒展、色澤翠綠、形似蘭花;湯色嫩綠明亮;香氣清鮮持久有蘭花香;滋味鮮醇回甘;葉底嫩勻綠明。其獨特的品質特征是"色翠湯清、蘭香甜韻" 。
2018年7月3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準對"桐城小花"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。
桐城小花成品茶外形舒展、色澤翠綠、形似蘭花;湯色嫩綠明亮;香氣清鮮持久有蘭花香;滋味鮮醇回甘;葉底嫩勻綠明。其獨特的品質特征是"色翠湯清、蘭香甜韻" 。
桐城地處安徽省中部偏西南、大別山東南麓,界于大別山主峰白馬尖與長江之間,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,山地、丘陵、平原依次呈階梯形分布。山地坡面開寬,陽坡多于陰坡,坡度一般在20至30度之間,局部坡度達70度。市域國土總面積1546平方公里,其中,桐城小花產區內山地總面積443平方公里,全市水域總面積164平方公里。西北部山區重巒疊嶂,百壑爭奇;中部丘陵扇面展埠,傾降平緩;東南部平原阡陌縱橫,良田萬頃 。
桐城種茶歷史悠久,史載明朝大司馬魯山公(孫晉)宦游時得異茶籽,植之龍眠山之椒園。于是,椒園茶與顧渚、蒙頂并稱,躋身"貢品"之列,時稱椒園茶,又因其沖泡后形似初展花朵,又名"桐城小花"。
1949年后,桐城市通過引進良種,改造茶園,實行機械化制茶 。
2002年,桐城市委、市政府把發展茶葉作為振興山區經濟的支柱產業,確立了山區茶葉經濟的發展戰略 。
1998年,桐城市產桐城小花18萬千克。
2004年,桐城市種植桐城小花1400公頃,產30萬千克 。
1983年,桐城小花獲得經貿部優質產品證書 。
1986年,桐城小花在安徽省食品學會的會議上被評為省優質茶 。
2018年7月3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準對"桐城小花"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。
2020年9月18日,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。
桐城小花的地理標志保護的區域范圍為桐城市所轄大關鎮、呂亭鎮、黃甲鎮、唐灣鎮、青草鎮、龍眠街道辦、文昌街道辦共計7個鎮(街道)33個村。地理坐標為東經116°40′-117°09′,北緯30°39′-31°16′ 。